在生命褶皱中触摸医学的温度——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生实习心得

来源:第一医院 发布日期:2025-11-13 点击:

在第一医院五个科室的轮转经历,使我在技术精进与人文思考中,逐渐体会出对"医者"二字的立体认知。

泌尿外科的清晨总带着消毒水的凛冽。第一次独立完成导尿术时,手指因紧张而微微发颤,却在触到患者温热皮肤的瞬间,突然意识到每个操作都承载着个体的尊严。带教老师那句"器械是冰冷的,但手要带着温度"成为贯穿整个实习的箴言。在肾内科,面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反复询问"我还能活多久"时,我开始理解"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"的深意。

儿科病房的哭声与笑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。当给三岁患儿扎针时,他强忍着泪说"阿姨轻一点"的瞬间,突然明白儿科医生需要同时成为心理治疗师。看着孩子们在卡通贴纸和玩具熊的安抚中慢慢克服恐惧,我懂得了医疗从来不是单向的救治,而是双向的情感共振。骨科急诊的夜班则像拆盲盒,从酒醉后骨折的年轻人到独居跌倒的老人,每个伤口都在诉说不同的生命故事。在协助复位骨折时,老师那句"固定的是骨头,安抚的是人心"让我重新审视技术与温度的平衡。

急诊医学中心凌晨三点的抢救室里总是此起彼伏的监护仪警报,当成功将心脏骤停的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时,监护仪规律的波纹不仅是生命体征的证明,更是团队协作的完美协奏曲。

这段实习中,最珍贵的收获不是操作技能的精进,而是对"患者"二字的重新解构。他们不再是病历本上的编号,而是会为查房时多停留五分钟而感激的父亲,是即使疼痛也努力配合治疗的母亲,是偷偷在护士站放水果的退休教师。当我在骨科门诊看见拄着拐杖复诊的老人,特意带来自家种的葡萄时,突然懂得医疗的终极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微小的信任与温暖里。

此刻站在实习的节点回望,医学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黑白文字,而是有温度的双手、有共鸣的眼神、有边界的关怀。未来的从医之路或许充满挑战,但这段经历已在我心中埋下种子——以专业为根,以共情为叶,在生命的原野上,种出温暖的春天。

(文/徐智苑)

初审初校:张静凯
复审复校:程红
终审终校:侯小宝
:倪彦佩
Copyright © 2025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. All rights reserved